“CPR就是心肺复苏,AED就是自动体外除颤仪,具体如何操作和使用?请看演示……”昨天,南京市中小学校“百千万”应急救护培训三年行动(2023—2025年)启动仪式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铁北新城分校举行。这也是省内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校应急救护培训”的行动计划。
“黄金救命时间”只有4至6分钟
目前,国内急救成功数据并不理想,以心脏骤停和交通事故为例。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发生心脏骤停,每年大约有54.4万人因此丧失生命,而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此外,全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0万人以上,专家分析,如果伤病者本人或第一目击者懂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那么50%以上的生命就有可能挽回。通过一系列数据,南京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程万里表示:“生命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和前提,但现实生活中仍存在跑步心脏骤停、突发气道异物阻塞、溺水和外伤等时刻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健康的现象。”
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表示,急是时间,救是技术。从“急”的时间上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意外和伤害发生时,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4至6分钟,也就是“黄金救命时间”,每耽误1分钟,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而现实情况是由于交通状况等原因,救护车往往很难在6分钟内到达现场;从“救”的技术上来说,面对意外或疾病的患者,只有现场有人掌握必备的急救技能,主动作为,维持伤患生机,将一个有生命迹象的伤患交给医生,否则医生也无能为力。“我想,当生命处在死亡边缘的紧急关头,需要有敬畏生命、胸怀大爱的经过专业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人,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现场科学施救,与时间赛跑,极力挽救鲜活生命。”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校应对突发灾难和意外伤害的能力,切实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南京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南京市中小学校“百千万”应急救护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培训计划涉及南京市所有中小学校所有专任教师以及直接接触学生的宿管和安保人员,总计达6万余人,在传授急救技术的同时,增加急救意识的教育培养。
何为“百千万”?
据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介绍,“百”即通过培训,各区教育系统分别组建20人左右,总计200人以上的高素质、专业化的讲师团队,培育一批星级骨干培训师资。“千”即通过培训,实现南京市每所中小学校均有1名,规模较大的学校按照学生人数600比1的比例培训,总计约1000名应急救护师资。“万”即通过培训,让南京市中小学校教师、正式员工、聘用和进校服务人员中的宿管和安保人员,全部掌握基本救护知识和技能,其中完成培训后持证人员5万人以上;让南京市中小学生了解与学龄段相适应的救护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南京各区选择一所学校设置专门的应急救护培训周末课堂,支援社会培训。
卢普新说:“应急救护师资培训以学校从事健康安全工作的人员为主,包括学校分管领导、班主任、校医、体育教师及负责健康安全教育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应急救护师资初训、CPR+AED救护师资培训两类,考试合格后发放相应培训证书。培训合格的师资协助区红十字会在校内承担教职员工和学生三类持证培训和普及培训任务,每人每年至少完成20学时培训任务。”
“近年来,各级红十字会密切联系教育部门,走进校园开展救护培训,特别是在军训期间,组织高一新生学习自救互救技能。还有部分学校建设了培训基地,建成了生命体验馆,甚至将应急救护写入校本教材,供师生学习,深受师生欢迎。应急救护从娃娃抓起,在南京蔚然成风,提升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这项工作上,南京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南京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程万里总结道。
12岁小学生用“海姆立克法”救了人
“就在不久前,我们学校六年级的学生杜许月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也正是因为这封信,她在三个月前救人的故事才被大家知晓……”南京市海英小学校长刘羽在启动仪式现场分享了一个故事:2022年11月20日晚上8时多,杜许月像往常一样在妈妈的咖啡店里看书学习。这时店里一对母子突然有些异样,小男孩也就三四岁的模样,不停地咳嗽,脸色发紫,母亲着急地不停给孩子拍背,但是拍了一分多钟,也没有效果,孩子脸色越来越差,一旁的妈妈都急哭了。杜许月见此情景,迅速做出了判断:应该是噎住了。
“学校安全教育通识课中讲过异物进入气管的症状和急救措施,我就赶紧询问了那个男孩的妈妈,确定是核桃呛住了气管。”杜许月说,这要感谢她就读的南京市海英小学,学校每年都开展安全自护教育,就在上个学期还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救护包扎技能的演练。但第一次上手她也没有把握,来不及犹豫,面对紧急情况,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救人”。杜许月赶紧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一下、两下、三下……经过连续地按压,一颗拇指盖大小的核桃终于从小男孩的口中吐了出来。小男孩恢复了顺畅的呼吸!一旁小男孩的妈妈激动得泪水涟涟:“谢谢!谢谢!你救了我孩子一命啊!”在今年学雷锋纪念日来临前,这位妈妈特意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杜同学的学校。感谢信上写道:“杜许月毫不犹豫,立即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采取正确的施救措施,成功让小孩吐出了核桃,无疑救下了儿子的小小生命。感谢杜许月同学临危不乱……”
据刘羽介绍,南京市海英小学每学期都定期开展疏散演习、防护救护学习,每周五下午都有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和实践,另外,该校还有个特殊的讲坛——“立行讲坛”,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家长都有机会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课。刘羽说:“救护方面就有很多来自军区总院、医疗机构的家长,给师生们讲授救护方法。杜许月运用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在‘立行讲坛’中学会的。”
与学龄段相适应的救护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何学?
“目前,南京市学校应急救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涌现出海英小学、东山小学这样的典型事例,这种成绩和能力需要推广到全市每一所学校,惠及每一位师生,受益到每个师生家庭;此外,在学校普及急救知识的同时,有助于降低学生猝死的概率,更有助于带动全社会关注急救事业,这就是我们推动实施‘百千万’应急救护培训三年行动计划的初衷和目的。”卢普新坦言,“此计划涉及学校面广人多、时间长、教师教学任务重,再加上全省甚至全国范围没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周密科学的筹划组织。从内容安排上来说,要根据人员类别的不同,组织不同的持证培训内容,校医、体育老师、班主任以救护员培训为主,专任教师、宿管、保安以初级救护员和‘CPR+AED’培训为主。时间安排上来说,以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根本要求,科学统筹安排好培训时间,尽量少占用老师难得的休息时间。”
据介绍,普及培训对象以中小学学生为主,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结合各学龄段学生特点,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军训、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及救护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高中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溺水、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救护等自救互救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在踩踏事故、火灾、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中的自我保护和逃生技能,提高应变能力。
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是省内唯一一所红十字会小学,应急救护是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参与到学校的生活中间去的?洪小校长戴守能说:“我们主要是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有一些固定的主题教育活动,另一种更多的是把它渗透到我们的平时教育教学当中。在洪小,一至三年级的学生都是红十字会的预备会员,从四年级开始就成为正式会员。也就是说,从四年级开始我们正式普及各项应急救护技能,一学期至少要有10次跟应急救护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每年都会重复,熟能生巧,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另外,每学期我们至少要保证3至4次应急救护、防震减灾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最终是为了引导孩子们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和敬畏生命。其实,救护除了是一种技能的掌握,更是一种勇气啊。在关键时刻能够有这种心理准备,能够站出来主动地去作为。”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没有什么比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更为重要!”据南师附小铁北新城分校校长袁媛介绍,除了日常的应急疏散演练,该校还请来了江苏科技馆的科普辅导员带着孩子们做急救培训,请来了交警叔叔、阿姨们为孩子们普及预防意外发生的方法。另外,作为南京玄武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南师附小铁北新城分校全体教职工都加入了红十字会,后面学校将与红十字会共同努力,真正让应急救护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功效,做到有备无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文 刘畅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