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21日,南京市教育局举行全市小学负责干部学习会,会议聚焦“共同成长”,重点围绕“双减”“双新”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创新行动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双减”“双新”要求并取得显著成绩。在刚刚公布的新一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中,浦口区行知小学的教学成果《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荣获特等奖。
本次学习会上,包括浦口区行知小学在内的16家单位,分别从乡村小学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作业评价、劳动教育、科学教育、融合教育、跨学科教学、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等多角度分享创新探索和实践成果。南京市小学共同成长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共同成长的终极目标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笃信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努力激发学生兴趣,为他们持续提升助力。
共同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所有学校的共同优质。通过多层次多样态的城乡区域共建、校际协作互补、联盟协作攻坚的常态性运作,鼓舞和带动更多学校锐意创新,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区、偏远地区等延伸,推动实现全面均衡、全面优质、全面现代化的南京小学教育。
共同成长的专业路径是优秀教学的共创共享。持续转变育人方式,创新优化教学,既需要学校和教师的个体智慧,更需要学校和教师的集体努力;既是实践性理论的探索,更要向教学行为转化;既要鼓励原创,更要呼唤共享。要充分发挥南京在教学成果奖方面的优势,形成成果持有方与成果应用方“双成长”,教学成果与转化应用实践“双创新”的教改经验。
共同成长的深厚基础是教育生态的和谐共生。善于主动整合校内、家庭、社会资源,使自然场景、科普场馆、创新场域、各类青少年活动中心,更贴近儿童、更显人文与科学魅力。通过正向影响,形成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从教幸福、家长放心信任、社会普遍认同的良好教育生态。
共同成长的坚实保障是协同机制的共建共治。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推动各类学校共同体明晰运行方式、优化管理制度、促进文化共生、增进教师共融、推进资源共享,研究完善促进区域、城乡、校际、学科、教师群体、“校—家—社”等不同类型主体协同创新的发展性评价。切实将全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为全部学校和全部教师的共同利益。
作为“共同成长行动”第一步,今年秋季学期拟先行启动《“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三年计划(2023—2025年)》,同时实施《“金陵好课堂”科研助力行动计划》。
“金陵好课堂”是全市在深化小学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学科课程标准的区域性实践探索新主张。通过“金陵好课堂”创新行动,引领全市小学聚焦求真、创新、自主、适性、智慧、全纳等关键特质,强调素养导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提质增效。设置十大重点任务,包括成立南京市小学教学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遴选一批“金陵好课堂”典型案例和精品课等。
南京市教科所以“科研助力”为立足点,通过提供研究资源、搭建研究平台、设立专项课题、推动成果分享与推广等举措,支持和帮助全市小学开展“金陵好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
本次学习会特邀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川、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洁作了专题辅导报告。